美国对台湾产业的 “收割” 行动再添新例。9 月 24 日,美国海关以 “涉及强迫劳动” 为由,对台湾巨大机械(捷安特母公司)输美自行车及配件发布暂扣令。这一举措被岛内解读为逼迫企业赴美设厂的施压手段,叠加此前对半导体产业的强力拉拢,美国全方位掏空台湾产业的意图显露无遗,岛内酝酿已久的 “疑美论” 持续升温。
AI制图
此次被扣事件令台湾产业界猝不及防。巨大集团发言人李书耕直言,美方此前未进行任何实地调查或员工访谈,企业接到暂扣令时 “完全错愕”。该集团已实施零招聘费政策并改善员工福利,明确否认 “强迫劳动” 指控,正启动申诉程序。但业内担忧,这只是开端 —— 国民党籍台中市议员李中在议会质询中直指,美国在 “拿走” 台湾高科技产业后,已将目标转向传统产业,全方位掏空意图明显。
事实上,对高科技产业的 “收割” 早已展开。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本月多次宣称,台湾主导高端芯片生产是 “全球经济最大风险”,直言要将 30% 至 50% 的产能转移至美或其盟友国家。在关税威胁下,台积电今年 3 月宣布新增 1000 亿美元赴美投资,累计投资额达 1650 亿美元,涵盖芯片厂、封装厂及研发中心。更令人忧虑的是技术外流,台积电与英特尔拟合建工厂,联华电子也在与美企磋商合并,目标直指取代台积电的市场地位。
展开剩余34%从高科技到传统产业,美国的 “收割” 套路如出一辙:以政策施压配合利益诱惑。针对半导体产业,美国抛出 “不赴美设厂就征 300% 关税” 的胁迫条件;对自行车这类传统优势产业,则用 “强迫劳动” 等人权借口设限,本质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。而民进党当局的妥协更助长了美方气焰 —— 面对美财长的 “产能转移” 言论,台经济部门仅以 “台湾产业强大不是风险” 轻描淡写回应,拿不出任何反制举措。
美方的霸凌与当局的软弱,让 “疑美论” 在岛内持续发酵。网友直言 “美国要的不是劳权,是市场控制权”,痛斥其 “用人权作经济工具”。台湾学者警示,台积电等龙头企业外迁将引发产业链连锁反应,中下游链条被迫重组,台湾经济命脉恐面临空洞化风险。国台办此前曾指出,民进党当局的 “倚美谋独”,正让台湾产业界和民众失去发展机会。
发布于:福建省
下一篇:没有了
